close

用這種太極圖片作為開場白囉
頭有迷有暈暈的呢?
一定很多人問
為什麼妳還要去上中式麵食的課?
連君穎都這樣問我呢
為什麼?
自己也在心中這樣問
最大的原因理由應該是
自己摸索這麼久如同井底之蛙
應該跳出井來看看世界有多大
上面的太極圖當然是上課的成品囉
吳老師說了一句很重要的話
"麵包靠攪拌,饅頭靠壓麵"
果真如此
昨天終於親眼見識到"壓麵"的利害關係啊!
這當然不是壓麵機啦
是丹麥機不過也可以用啦
打好的麵糰直接來壓麵幾次
麵糰
喔不
應該叫麵皮了
光滑無比軟硬適中再捲起來沒有多餘的手續
中式大菜刀出場分割(我以後別再用鐵刮板啦)
看看那麵糰如同火車班排列整齊
美的咧!
放進發酵箱(35度C 發30-40分鐘)
別問我沒發酵箱怎麼辦喔
自己想辦法囉
穩定的發酵溫度就可以控制發酵時間
剛分割好
發酵完畢
看起來差不多吼
有判斷方法的
但還是要靠經驗啦
麵包不也是如此嗎
林老板真是很會自己想辦法
飛訊竟然連這台都有
佩服佩服啊
蒸饅頭也強調蒸氣要能流通
饅頭紙剪掉多餘的邊之外
連架子也選用這種超級透氣的
所以
Zenny
妳的饅頭那樣絕對不是妳的問題
把那個鐵蒸籠用電鑽鑽些洞就可以了
免花錢喔
這是旁邊的饅頭因為蒸氣較強而有這種情形產生
所以火力大小也是很重要的喔
之前我的一些觀念疑問也紛紛獲得證實有了解答
當場試吃囉
果然組織細致無比
撕的時候隱約還可看出捲的層次呢

這是我以前把饅頭麵糰捲了啥東西我忘了
但是兩個組織可以比一比就看出端倪了
所以是有差啦
但是自己吃的
就
別計較這麼多了
我自己的經驗是
即使用桿麵棍壓還是有差別的

PO個上週五我的新作品讓大家同樂一下
看書做的

近一點看
口感不錯但是實在不美
非死麵但是就是怪怪的
技巧也有待勤加練習
吳老師說的好
妳用慣哪個配方就不要隨便換配方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