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露姐姐
我自己覺得這次的蔥油餅真的是QQ的喔
蔥花也是多多ㄋㄝ
層次也算是有了(我沒有煎太酥脆或是塗太多油啦,不然更明顯)
答應松露姐要敎她做阿莫先生喜歡的蔥油餅 (這才發現我好大膽)
是那種外層酥脆裡面QQ的蔥油餅(想說燙麵不都是這樣子的口感)
手邊的書分別做了配方的研究比較
中式麵食真是博大精深
燙麵麵糰
有沸水燙再加冷水(還分沸水多或是冷水多)
還有直接用溫水燙麵糰
老實說天氣熱真是不適合讀書ㄚ
最後決定用我之前做過的沸水多冷水少的燙麵麵糰(應是最常見的)
加上其他書上看到的秘密武器再加進去
自己是非常滿意這次的成品
材料:
中筋麵粉500公克
沸水250公克
冷水100公克
鹽5公克
秘密武器;橄欖油1T(豬油更香更讚)
以上份量可做成每個約100公克出頭的蔥油餅8個
作法:
1.麵粉+鹽放入大鋼盆中,右手拿筷子一邊攪拌麵粉左手一邊慢慢將沸水倒進去將麵粉攪拌成雪花片狀
2.再慢慢加入冷水(仍用筷子幫忙攪拌)
3.待比較不燙手後改用手慢慢讓麵糰成團並加油揉至光滑
4.塑膠袋中倒少許油再放入麵糰綁緊袋口放入冰箱冷藏鬆弛到隔日(泰國菜老師敎的)
姊姊我沒拍步驟圖,請見諒
步驟圖請參考CAROL家
考慮到姊姊在荷蘭沒有小銀
所以我也用手來揉麵
手揉的可以看出不像做麵包或是饅頭那樣光滑
不過這不是揉的不夠久喔
印象中看到的也是這個樣子
想說和機器比較一下
立刻來一份機器揉的(這次操作過程很順利)
機器揉的
實際只比手揉的好一點
但是跟麵包饅頭的麵糰相比也是差多囉
冷藏鬆弛完的麵糰
手揉的
摸起來更柔軟囉
因為麵糰冰進去時還是溫的
所以有些水氣沾染的情形(不影響喔)
機器揉的
柔軟光滑許多
要製作當日先將麵糰拿到室溫回溫後分割(約100公克/個)
用先前的塑膠袋剪開分別覆蓋好才不會乾掉或是弄混淆
謝謝我家的000幫忙拍照片
只有這張糊掉喔
麵糰很柔軟延展性很好先弄成長方形
可以用桿麵棍桿開(效果較好)也可以用手推開
桌面要塗油才好操作
將麵糰桿成大薄片(約35c25cm大小)
邊緣不規則沒關係喔
先塗油再灑上蔥花
我都灑在上方2/3的部份
因為麵皮很薄(約0.2cm)又有蔥花捲到最後容易破皮露出蔥花
所以下方是想要包覆住的
捲的時候盡量捲緊喔
捲成條狀後從中間向單側捏捏捏
這樣子可以把中間的空氣擠出來
煎的時候就不會因為空氣膨脹而大小不一的澎起來
澎起來也沒關係用鍋鏟弄破即可
最後再捲成"螺旋型"
我有在每一個麵糰表面稍稍塗層油再分別放進塑膠袋中
這樣便於冷凍保存但真是很不環保
不過是我試過最好的方法了
食用時前一天先拿到冷藏室解凍
用手隔著袋子把餅推開成直徑約15cm的餅就可以下鍋煎囉
這是15cm大小的
內層Q軟Q軟的喔
也可以再推成更薄更大張的
有點厚度會比較好吃
不建議不推開直接煎的(厚度太厚了)
這次是用不沾鍋煎的
可以不放油直接煎(表面都塗了油了ㄇㄟ)
不過要煎下面的蛋時我就加了一咪咪油
早上000有說"真好吃"喔
不過有加點油會煎的比較美啦
PS.心得分享
燙麵麵糰我一直做的不順手
總是覺得那麵糰好黏手
是那種糊糊的黏手清不乾淨得用菜瓜布才能刷乾淨的黏手
所以我非常少做這類產品
這次為了阿莫先生及松露姊姊
我又再度鼓起勇氣來嘗試
也許是跟麵粉又更熟悉了
也應該跟經驗的累積有關吧
整個過程順利不黏手
讓我想起過去許許多多的成品也是經過一番失敗才成功
所以還是那句老話"常做才是王道"啊
喔
機器版的還沒吃
等試吃報告喔
不過應該是差不多啦
做的時候麵糰摸起來就差不多的觸感了